把正常孩子送去精神病院的父母
电影《飞越疯人院》里的护士长(1975)
网友求助:
李雪老师你好,我的父母想把我送进医院,说我有精神类疾病。可我知道我没有,前几天我妈把我硬拉进医院住院,做了一系列检查,都很正常。可她非让医生开药打针,后来我坚决不去,她没办法只好办理了出院。
然后在亲戚的怂恿下,要带我去下一个医院看病,并且一定要住院。
她每天都说要整死我,我听到感觉后背发凉,很想离开她,可是每次有机会走时又下不去勇气。我和她们有很深的误解。
-
李雪的回答:
你妈妈应该是暂时还不知道杨永信这样的存在。她执着于要弄死你,早晚会找到杨永信之类的机构,一些精神病院也是没有底线,给钱就拘禁你。要想清楚,到底想不想活下去,远方是未知,家里是必死。
想把孩子送进精神病院的父母,非常多,为什么呢,因为父母是精神病患者,他们通过折磨孩子把孩子整疯给自己续命。
他们的孩子是否真的有精神病?有可能,也可能是人格障碍,有这样的父母,你让孩子人格健康是不可能的。无论如何,要想康复,必须远离可怕的父母。
01
精神分裂症,
不是某一个人的,
而是整个家族的。
讲一个精神分裂症案例:家里最小的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,犯病时会疯狂辱骂殴打奶奶,认为奶奶迫害自己,事实上奶奶并没有直接伤害过他。
奶奶是家里的“大母神”,绝对权威,用自我牺牲操控所有人,大人们都敢怒不敢言。在攻击性被集体阉割的家族里,这孩子背负了全家的攻击性,疯了。
-
在《自杀论》一书中有统计:无论是欧洲不同国家,还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省,新教信徒自杀率远高于天主教信徒,差距最大可达5倍,因为严厉的新教比天主教“道德纯净度”要求更高。
同理,有一个“道德圣人”掌权的家族,精神力量最弱的那个会被亲人们集体投射恶和弱的一面,而成为精神分裂。圣人不死,自杀不止。
精神分裂症不是某一个人的,而是整个家族的。可以拿动力型团体来做比较,各个团体成员会承接团体中不同的动力,扮演不同的角色。
家族中的每个人,在拥有真自我之前,都会去扮演家族动力中的某个角色。精神分裂症的角色,会由心理能量最弱的那个人去承接,其他人的病态经由照顾或者排斥这个病人而得以舒缓,所以家族中其他人潜意识里并不希望病人正常起来,他们会联合起来把病态投射给这个病人,确保他角色不变。
比如,有精神分裂症的孩子跟治疗师建立了好的关系,逐渐好转的时候,父母会突然要求换治疗师。
再比如,文章开头求助的这位朋友的父母“在亲戚的怂恿下,要带我去下一个医院看病,并且一定要住院。”
若病人真的自我成长,变正常了,家族中其他人中,心理能量最弱的那个,会继续承接精神分裂的角色。
其他心理疾病同理。(这也正是为什么“春节前后是‘抑郁高发期”的原因之一,因为春节期间往往会有“家族团聚”。)
网友 @爱晒太阳的卤蛋 说:这就是断家族业力。有时候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病好了,家长就不对劲了。孩子病了,家长就正常了。感觉这个“鬼”必须有个人附着啊。
-
认清,承认,并断开家族动力,哀悼家族动力角色的丧失,是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成长,是“弑父弑母”的过程,是对原生家庭的哀悼。
02
一个被父母长期精神虐待导致精神分裂的人,最好能够远离父母,得到专业治疗。
精神分裂症,是心理疾病,童年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创伤经历导致。或许发病诱因是成年后遭受某一次打击,但那只是诱因,根源还在于底层人格问题。
一个人如果童年被好好对待,那么他是不会因为遭受情感事业挫折而变成精神分裂症的。
精神分裂症是整个家族的问题,经由精神最弱小的那个人而表达。患者的父母,可能外表看上去是正常人,事实上他们内在精神分裂的部分,被投射到孩子身上了,孩子替父母疯了,父母就可以继续扮演正常人。
所以一个人被父母长期精神虐待导致精神分裂,如果能够远离父母,得到专业治疗,是最好的。
一些常见的论调,他们(甚至是咨询师)会说类似这样的观点:
-
父母若对孩子没有爱,那孩子是不可能长大的。很多时候真相是,父母自身有问题,所以没法正常表达爱,而孩子和其他美好的父母比,就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爱。
-
我见过很多“病人”,他们在受苦,同时他们身上也有深沉和顽强的爱。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正视自己家族中“非爱”的行为,不再掩饰,不再把伤害说成是“表达方式有问题的爱”。
我无法想象,一个咨询师面对极度痛苦的来访者,脑子里想的是:你痛苦是因为你身上找不到一个爱字,你只有怨恨和沮丧。
若一个人自己童年和父母关系非常扭曲痛苦,长大后却合理化父母的所作所为,努力孝顺父母,那么他必然会虐待孩子和配偶,把阴暗痛苦向下传递。
人只有直面自己内心的仇恨和压抑,正视父母童年给自己带来的伤害,才可能真正成长,并且把爱传递给下一代,斩断家族悲剧轮回的链条。否认伤害,就是传递罪恶。*附:《承认不爱,才有机会理解爱》《难以承认的事实:父母没有爱过自己》
03
生本能
当婴儿频繁夜哭,除生理问题外,是感受不到和妈妈的链接,因为妈妈状态焦虑,人在心不定。至此有两条路:一是,睡眠训练让婴儿对得到抚慰感到绝望,只好自主入睡,这样遭遇的孩子今后做父母必然同样焦虑轮回。二是,妈妈定下心陪着孩子,这会把自身创伤激发出来,过程很痛苦,跟这些痛苦在一起,疗愈自己,终止家族痛苦轮回。
前30年我多半时间想自杀,完美承接家族死本能,活力在我家是耻辱:你妈妈活得那么痛苦,你居然好意思开心?你妈妈那么绝望,你居然敢对爱升起希翼?即便现在,我偶尔也会再进入死亡剧情,只是能够靠着觉察出来。
活着都不容易,尽量对自己好一些,呵护生的力量。
生本能,体现在原始欲望的伸展,对连接的渴望,对物质的渴望,对审美的渴望。
死本能,体现在剧情,死本能强又没有自我觉知的人,最常挂在嘴边的是:你应该怎样,你不行的,我这是为你好。潜意识目的是把自己的死亡气息传染给别人,见不得别人有生机。
人生是一场生死本能的较量,我的家族业力死本能很强,很多人也是这样。
界限就是善,善意味着不把死本能传递给别人,善意味着自我负责的勇气和决心。
比如,当大人为大人的事负责,孩子会感受到被父母保护。不要把婚姻不幸、财务艰辛、家族纠纷倾述给孩子。电影《美丽人生》中的爸爸,在自己即将丧命的艰险情形下依然努力保护孩子彩色的童年,反观无数家庭,时不时给孩子制造危机感、匮乏感、羞耻感,让孩子随时感受社会压力和生存不易,丧失童年的纯真快乐。*附《父母宣言》
我看着我妹妹和侄女在我家得到自由后,从沉默寡言变得开怀大笑,生本能爆棚,我知道自己达不到这样的境界,所以就给她们百分百的自由,鼓励她做自己,呵护她们的生本能。同时,我也通过自己的书和课程,鼓励每个人聆听内心的声音,解脱剧情束缚,绽放生的力量。
死本能强,不可耻,至今我身上死本能也依然很强。我能做的是,努力让家族死本能在我这里终结轮回。
同时不断链接自己生的力量。想要体验的,投入去体验,呵护每一次怦然心动,呵护每一分生的力量。
作者 | 李雪
心理学学者,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,创办「初心心理」
畅销书作家,著有《当我遇见一个人》当当网与亚马逊正在热销。新书将在2018年04月发行♬
新浪微博 @李雪爱与自由
编辑 | 林诗野 插图 | 摘自互联网
捕捉下图二维码,关注【初心心理】
高质量的心理学在线课程,等着你!